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全球和中国企业级用户的需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例如,关键业务的应用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实现提升和优化?新开发的应用如何利用新的平台做部署?现有的应用如何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实现顺利的迁移?
因此,要让云落地,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数据中心管理的高效、灵活、低成本、自动化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当下众多企业CIO们关注的重点方向。
当然,这同时也是美西时间3月31日举办的Intel Cloud Day大会上,英特尔希望回应的问题。
本次大会,英特尔正式发布了至强E5-2600 v4处理器家族以及两款固态盘P3320/P3520与D3700/D3600系列产品。同时,还展示了其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以及Cloud for all战略方面的最新进展。
我认为,英特尔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是一种数据中心的新“原力”,它包括三大引擎——计算、存储和网络,通过重新定义数据中心里的这三大引擎,英特尔实现了将“原力”输出给到了企业用户。
同时,在“Cloud for all”计划的加持之下,通过生态链中的不同合作伙伴,英特尔又可以提供了不同的“原力”输出形态,最终为不同类型的企业用户提供最贴近其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最终让原力得以充分释放。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推动SDI落地之外,英特尔在云时代具体是如何释放其原力的?接下来,它又会如何构建全新的生态体系呢?
全新的E5 v4家族有哪些变化?
在Intel Cloud Day上,最吸引大家关注的无疑是全新亮相的英特尔至强E5 v4处理器家族,这也是v3发布两年之后,英特尔针对E5系列处理器的再次更新。
全新亮相的英特尔至强E5 v4处理器
众所周知,TICK-TOCK代表了英特尔处理器生产工艺与微架构的交替更新,间隔为一年,而代号为Broadwell-EP的E5 V4,在更新周期中属于TICK,即核心微架构与上一代Haswell-EP(E5 V3)基本相同,但是在制程上将采用14nm工艺。
据介绍,和上一代产品相比,E5 V4有几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E5 v4在内核数量与高速缓存容量方面实现了高达20%的提升,支持更快的内存,可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处理云环境中的任务。
二是E5 v4这次特别强化了安全机制,每颗内核增加了多达70%的加密能力,同时也加强VM运算工作的隔离、安全政策的实施、还有加入更快速的加密算法,大幅度提高了对数据的保护。
三是首次发布了英特尔至强资源调配技术,该技术能帮助用户迁移至基于 SDI 的完全自动化云环境,获得对关键共享资源的更高可视性和控制力,如处理器高速缓存和主内存。因此,这些产品可改进智能编排,提高利用率和服务级别。
此外,英特尔还发布了首批使用行业最高密度 3D NAND 技术的英特尔固态盘DC P3320 和 P3520。3D NAND最多可以堆叠32层,可把256 GB的MLC或384 GB的TLC晶粒放进标准封装里。因此,相比基于SATA的固态盘,DC P3320实现了多达5倍的性能提升。
不仅如此,同时发布的固态盘DC D3700和D3600系列则是英特尔首批使用非易失性内存Express (NVMe) 协议的双端口PCI Express产品。
按照英特尔的介绍,双端口设计可提供关键冗余和故障切换功能,防范关键业务存储部署期间发生数据丢失。关键的是,相比当前的双端口SAS解决方案,使用 D3700的系统可实现多达6倍的性能提升。
其实,作为数据中心市场重要的参与者,英特尔每一代产品的发布都证明了它是这个领域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领先者。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英特尔同样是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变革的创新者。
这也就必须提到,英特尔提出的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的理念。
SDI为何是最合适的通云之路?
可以说,SDI既是英特尔引领新一代数据中心变革的宏观战略,同时也是具体的技术框架。
英特尔高级副总裁
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
这一变化的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应该说是数据中心应用的泛互联网化。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世界,从生活到工作,均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与之相伴的就是云计算、大数据逐渐成为用户的“刚需”,这种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应用的集中,也造就了越来越庞大的数据中心建设。与此同时,传统的企业也因为其业务与互联网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使其自身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互联网化。
这就催生了开放硬件架构设计的出现。目前,在全球以Facebook主导的OCP就是著名一例,在国内与之对应的就是天蝎计划。在这两个计计划中,英特尔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其提供的技术参考设计——机柜级架构,都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典型设计。
因此,英特尔提出的SDI其实就是希望将数据中心中的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件”进行软硬件解藕,使其功能软件化,迁移到通用的硬件平台上去执行。换句话说,英特尔希望让通用平台替代原来又贵、又封闭的专用平台,其中的功能差异用软件的方式来弥补。
因此,在SDI的架构之下,企业用户相比过去可以更加自由的获取新的能力:在计算方面,可方便获取资源池化的计算处理资源、内层管理资源、IO等等;在存储方面,可根据不同应用模式区分的热数据、温暖数据和冷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最佳性能价格比;在网络方面,则可获得动态的、自动化的,完全可以虚拟的应用需求的网络。
对此,英特尔认为,SDI的演变依赖于计算、存储和网络领域的基于开放标准的软硬件技术的进步。确实如此,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数据中心将会变为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灵活、经济高效的系统的整合型设施。
不过,在我看来,英特尔SDI的战略最大的作用是,它能以最快、最经济、最有效率的方式帮助目前的企业用户更加平滑的过渡到云的时代。
正如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所言:“许多企业希望使用公有云或私有云或同时使用二者,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云架构的出色效率和灵活性。为此,英特尔正在开展相关投资,进一步完善SDI解决方案,让各种规模的企业更快速获取云优势。”
英特尔如何释放云时代的原力?
当然,SDI更多偏重于硬件层面,而软件层面英特尔则奉行过去一直坚持的理念,那就是通过生态链的建设,让软硬件得以共同发展,具体的体现就是拥抱开源等技术,这正是“Cloud for all”计划出现的缘由。
SDI落地证明了英特尔是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变革的创新者
2015年,英特尔正式对外发布了“Cloud for all”计划,来简化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解决方案的部署,加快云的应用和实践进程,从而帮助更多企业从其云基础设施中获取更多支持和收益。
应该说,这一计划提出之后,英特尔在开源社区领域就“动作频频”,去年英特尔宣布领投销售订阅版开源软件OpenStack的硅谷创业公司Mirantis的1亿美元融资;同时在中国,也投资了诸如北京海云捷迅、九州云等OpenStack创业公司。
实际上,英特尔一直致力于开源生态的建设,从Linux时代就是积极的参与者。在Linux基金会最近发布的报告中,英特尔是Linux内核开发的最大贡献者。
不仅如此,根据Apache的数据显示,英特尔在Hadoop社区贡献代码量排名全球第四;在Spark社区排名第三等等。
而在本次Intel Cloud Day上,英特尔进一步宣布了“Cloud for all”计划的最新进展。
例如,英特尔正与 CoreOS 和 Mirantis 合作,提供单个开源平台来同时管理基于容器和虚拟机的应用。通过这个合作,用户首次得以能够集成针对云环境编写的应用与传统的企业应用。
这里简单提一下CoreOS,这家公司原来是Docker的合作伙伴,后来变成了竞争对手,现在它提供一种与之竞争的标准名为Rocket。通过Rocket,CoreOS希望从日益壮大的Docker市场分得一杯羹。
此外,英特尔还和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合作,共同建立“云生”应用的全球最大云应用测试集群。据悉,该集群将包括超过 1000个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节点,这些节点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更大规模地测试应用,向企业提供高效、可移植的云原生应用。
不仅如此,英特尔还积极拓展云、存储和网络领域的“Builder”计划,希望以此加速生态系统的优化工作,截止目前英特尔的“Builder”计划已经拥有了超过 300家成员公司。
至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英特尔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目的了。一方面,通过在计算、存储、网络方面的布局和投资,加速SDI的落地;另一方面,通过推动SDI的进步,帮助用户实现上云的真正转型。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资深媒体人申耀创办并运营,拥有13年媒体工作经验,主要致力于消费、企业级及渠道类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目前覆盖的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