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的 CPU 质量较高,拥有领先同行业一截的生产工艺,和不俗的架构积淀。因此它可以做到更轻薄和更好的散热体验并伴随着更强的性能,是移动笔记本和高端计算行业的第一选择。
命名基本规则
品牌名称
Atom,超低超低电压处理器,个人家庭使用的型号分为 X3 X5 X7,之前的版本凌乱不了解也罢,。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没有虚拟指令集,性能羸弱。之前许多一体机和笔记本都使用这个处理器,导致电脑性能很弱,笔记本误入此坑! 企业级则以X86,64 bit 的优势应用于内存密集型运算来降低成本,很多入门级服务器也使用这个,同样坑害了不少人。。。 本来 Atom 也有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虽然市场很小,但是因为 4G基带未出和 x86 架构的发热问题,因此 Atom 在手机和笔记本领域已经被砍掉了。现在 Atom 主要发力于NAS和IoT物联网领域,比较出名的就是 16核心的 C3000了,不过核心数多并不意味着性能好哟。
奔腾、赛扬,为占领市场而存在的入门级处理器,奔腾是战略转移而退下的,赛扬则真是为了入门来存在的。主要以双核心双线程为主,如果出现四核心的版本其实核心仍然是和 Atom 差不多的核心,坑逼啊,性能就差很多(所以可以下个结论,双核心赛扬性能优于四核心赛扬)。 性能普遍弱于 i3,超频版奔腾或许可以赶超之。 Skylake 后,奔腾和赛扬都应用了 HD 510 的核显影音性能略有提升,目前主要大规模应用于企业和教育市场。
Core(酷睿),最常见的个人和家庭使用的处理器了,型号分为 i3 i5 i7 和 Core M ,但其中门类很多,光移动版就有超低电压、低电压、标准电压等分类,高端的 i7 更难分辨,有双核、四核、六核、八核等版本的分类,一般处理器是酷睿(Core M 除外)的基本性能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例如复杂的日常应用,但不包括游戏娱乐)。酷睿处理器都带有 GPU 核心,性能入门或主流,Core 处理器的 GPU 在日常影音娱乐上已经非常出了,像七代 Core 可以硬解真 4K,但是玩游戏因为大部分游戏并不为 Intel 核显做优化所有游戏性能不理想。关于 i5 和 i7,如果你不是游戏发烧友或者有 CPU 密集型依赖,是完全不需要 i7 的,游戏性能更重要的还是 GPU。
Core M,性能介于 Atom 和 i3 之间的产品,目前为直观反应性能分为 m3,m5,m7,但查阅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数和核显都是一致的,唯一的差距在于 CPU 频率和 GPU 频率,且差距并不大,如果要选择应用 Core M 的产品,建议不要太在意,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在不大的性能差异下差价还是蛮大的,不过么,在 Intel Ark 上,m3 和 m5 的建议售价一致,有点古怪。
Xeon(至强),服务器 CPU,目前分为 E3 E5 E7,之前的版本凌乱不了解也罢。E3 入门型就是四核心八线程的处理器性能等于低功耗的四核i7,但最大的不同主要还是在于是否屏蔽核显、超长待机时间保证,酷睿的建议最大待机时间是 72 小时,而至强却可以长达几年。由于 E3 屏蔽核显加上功耗低价格仅略高于 Core i5 的优势在装机市场的人气很高,被称谓“神U”。目前至强也有出移动版应用于移动工作站保障稳定性。 然后一些海外服务器跑了很久的 志强处理器 流露到二手市场后,被很多人买入来做处理器,被称为洋垃圾,价格和性能都非常的友好,但是毕竟已经长时间高密度的在跑,所以真的要做好它突然就坏掉的准备。
Itanium(安腾),落寞低调高冷的企业级处理器,不甚了解,现在也不流露在市场了。
尾缀前缀名称
G、D、E 是常见的奔腾、赛扬前缀或尾缀,例如:奔腾 G645
N 例如:移动超低电压处理器,赛扬 N2840, 为 Atom 或者 奔腾、赛扬的移动核心尾缀,性能就是 Atom 的性能,非常的差,需要警惕
Y 超低电压处理器,例如: m3-7Y30,以超低的 TDP 来超越人类的认知,目前 Y 系列已经升华到 Core M,以 4.5 W的 TDP 和高于 Atom 的性能见于超薄笔记本、平板中。 目前已经被 Core M 代替,应用于 Core M 中。
U 低电压处理器,例如:i5-7200U,虽说其是低电压处理器但是目前英特尔正准备将其标准化,i5-6200U的性能能应付所有的日常应用包括部分低要求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此类笔记本往往非常的轻薄但又负有性能,是为超级本专门设计的处理器
M 标准电压处理器,例如:i5-4210M,TDP 较 U 系列高,性能上升,不过发热也同时上升,此类处理器之后的厚度、重量都会增加,因此很少会有超级本出现了,本处理器采用 PGA 封装可以拆卸更换,但是封装大小较大。目前貌似已经被 Intel 放弃,第五代和第六代均没有此系列处理器
H 标准电压处理器,例如:i5-7700HQ,采用 BGA 封装,封装面积比 M 小,不可拆卸更换,但是散热和频率都比 M 好的多。其实差距并不大,选择 H 还是 M 还得综合看笔记本的整体状况。
Q 四核心,例如:i5-7300HQ,这里的 Q 指的是物理核心是四核,不涉及线程。
MQ 四核移动处理器,例如:i7-4710MQ,采用 PGA 封装,你懂的可更换更拆卸,但不支持 VT -D 指令集。新一代处理器中已经不再出现。
HQ 四核移动处理器,例如:i7-7700HQ,采用 BGA 封装,后面的不说了。频率略高、支持 VT -D 指令集,支持 TET 和睿博技术,并且 HQ 处理部分带有高端 Iris pro (高级锐炬)核心显卡,带有 128M 的 DRAM 可以充当显存或者四级缓存。
HK 四核移动处理器,与HQ相比,HK尾缀取消了博锐技术,稳定映像平台计划以及可信执行技术,也就是没有芯片级的安全保障。此外,HK解锁了频率限制,玩家可以自由超频,更适合高端玩家。
MX 移动极限处理器,例如:i7-4930MX,移动旗舰处理器,更高频率、更多缓存、更高的 TDP 仅此而已,核显依旧是 HD 4600 之类的一般核显,不会有高端锐炬出现。
不带尾缀,标准桌面处理器,例如:i3-7300 ,锁超频,性能比同分类的移动版好
K 不锁倍频版本,例如:i7-7700K,一般不锁倍频的处理器正常情况下频率仍比不带尾缀的高,并且可以超频但需要佩戴支持超频的高端主板,由于超频需要一定技术对硬件也有一定损害所以新手还是不要 try 了吧。同时还不支持博锐技术、稳定映像平台、可信执行技术,也就是没有芯片级的安全保障,更适合高端玩家。
X 极限性能版本,例如:i7 6950X,频率和无尾缀差不多但是核心数和线程数都更多,六核心、八核心等,架构上落后一代(为了沉淀技术工艺和品控吧),因为插槽和主流插槽不同所以主板也需要另配。整体性能很高,但是售价也是高的离谱,而且作为互补品的主板价格也非常高。是壕的玩具~~
S 桌面节能版,例如:i7-4770S,TDP比不带尾缀的低,性能也差点,但依旧好于移动版本,应用于高端NUC或者高端一体机中。目前已经不再出现。
T 桌面低电压,例如:i7-7700T,频率和 TDP 都和移动版差不多,也应用于高端 NUC 或者高端一体机中。
TE 嵌入式,例如:i7-6700TE,像是 T 尾缀的产品频率降低后再提供嵌入式方案。
EQ 嵌入式,例如:i7-7700EQ,较 TE 阉割了稳定映像平台计划和中小企业通锐反而价格更贵。
L 服务器低功耗,目前已经不再应用的尾缀。
注意点
注意有些笔记本的说是四核心,但其实是 Atom 核心的笔记本,这种四核的处理器,Core M 都可以秒杀其一条街
处理器最好还是买新不买旧,新的 CPU 往往较同级的上一代有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