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薛哥。最近VIP会员群的读者咨询楼宇自控系统招标技术要求,今天分享一下,可以参考一下,太全面了。
此套完整的word方案素材,VIP会员下载!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第一节总则
1.1.1.说明
A.本合约承包单位须提供1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器、线缆、配管、线槽、DDC及相关软件设备)控制下列系统的楼宇中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BA”):
a.冷源系统、热源系统、空调及通风系统。
b.室内外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c.给排水系统
d.电气系统
e.室外灯光和泛光照明
f.通讯接口设置:冷源系统、锅炉、游泳池、柴油发电机、电力监控系统(如有)。泛光照明、换热站、闭式冷却塔等采用干接点纳入BA系统,与BA系统实现集成的接口,每个系统需与其它有关设备于分界上紧密配合。
B.本系统总容量以点表为准并预留10%余量。
C.各控制器的配置均须考虑扩容,不可跨机房配置扩展模块。
D.本承包商负责供应及安装系统设备、线缆、所有明敷电线管、因厂家设备增加及位置改变所需的明敷或预埋电线管。
E.承包单位应按各机电系统的使用要求,提供BA的设计,安装及系统调试,以确保该系统全面的正常运行。BA系统须用中文运作。
F.所有软件程序被修改后具有一键恢复功能,且支持厂家远程维护;
G.主页面按设备列表、平面图、系统结构图分级显示受控设备;
H.投标单位在送回投标书时须呈上一份“系统技术建议书”,说明所建议的系统及其配件符合标书的要求。同时须附呈有关的产品说明及制造厂的标准文件,详细叙述电缆、接线、连接设备等,包括产品目录、规范单张、图表和显示特征的简图。每个投标单位的标书将根据系统技术建议书的清晰程度与完整程度予以评定,系统技术建议书的至少应包括下列资料:
a.详细的系统示意图。应根据招标示意图绘制,并进行深化,以显示与系统网络相连的所有点的细节。
b.技术性的叙述,解释系统的总体概念,设备的类型与质量,容量,功能与操作,速度和精确度。
c.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扩建方法,阐明在不同系统层次的局限性和最大容量。
d.系统在环境方面的要求,包括每一个用房内的温度、湿度、设备用电及间距。
e.详细叙述在硬件结构中,系统的任何部件发生故障时所造成的影响。重点应集中在系统故障的影响以及发生这种故障时仍能运行的系统容量份额。
f.根据规范的要求制订维修合同样本供业主研究。合同还须包括系统内容增加和修改时的单价。
g.提供组织架构表,包括执行设计、工程、施工、测试与维修的工程人员的架构。
I.送呈“系统技术建议书”不能代表系统已被批准,也绝对不能解除投标单位应满足规范和图纸要求的责任。
J.所有设备的单价都应写在标书上,以便对将来的变动进行评估。投标单位所提供的单价应包括系统运行所需的所有部件及零件。
K.承包单位须提供及安装所有线槽/线管及配件。
L.所供应之设备,应是生产厂家之最可靠的产品,具有原厂针对本项目开具的质量合格证明书及产地证明文件,并与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相关的用电设备,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及国际标准。
M.本承包单位应提供整个BA所需的设备,列出详细的设备目录(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所供产品的性能和技术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应是优质可靠的全新产品。
N.所有设备均应适用于电源电压为三相380V,50Hz或单相220V,50Hz。
O.由BA控制的阀门执行机构的供电及控制均由弱电承包商供应及安装。
P.承包单位所提供的BA系统内的设备及软件程序,应可按照业主对使用功能提出的变更要求作相应的修改。
Q.各类传感器及变送器,由本承包商负责提供及安装,其它电动阀门及执行机构由机电承包单位负责供应及安装。为增加整个系统的协调性与可靠性,95%以上的楼控产品应为同一厂家的产品。本承包单位须按各专业所预留好的接口及干接点提供接口与自控组件之间的线缆,并进行安装。
R.BA系统须包括各设备之等电位接地及避雷保护装置。
S.系统须提供足够的可拆除式数据存储装置如:CD ROM、WRITER光盘刻录机、OM DRIVE等作为档案及备用复制存储之用。存储容量不少于3个月。
T.本承包单位须严格按照点表要求配置设备,部分设备未表示于平面图中,承包单位须按照经验深化所需线缆、线管、线槽及各种传感器及执行机构,对于未进行深化而造成的设备及相关材料缺少,不作为变更及洽商之依据。
1.1.2.送审时的要求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的适当阶段,至少须报送下列资料供审批:
A.设备与部件的详细清单,制造厂的数据与样品。
B.接线系统图和详细的接线图。
C.控制/指示屏之详细结构图、屏面布置和标签之名称。
D.施工图。
E.对建筑的要求。
F.对运行与试验步骤的建议。
G.竣工图。
H.完整的试验与试运行报告。
a.提供所选设备对应型号的生产商印刷资料,包括安装、运行与维修指示,详述安装与运行的步骤、接线细节、线路详图、零件清单、建议的备件清单、提供的备件清单、所有设备的完整维修步骤以及建议的维修范围与维修频率。
b.在提交样品的同时,需提交设备材料彩色图片供确认,要求承包商必须在彩色图片上加盖公司印章,彩色图片必须能够清晰的分辨出设备的型号及外形样式。
1.1.3.系统线路
A.由BA监视∕控制点须按照设计图及本规格说明书所附的楼宇自控管理系统监控点表所列。
B.在各机电设备中,承包单位应将由BAS监视∕控制的状态∕控制点的线路终接至调度箱或设备控制屏分隔内之接线端子排上。
1.1.4.系统结构及要求
A.本BA系统须为分布式智能系统,在任何控制器失效时,各DDC均能继续独立正常运作。
B.BA系统的设计/结构须根据以下所列的最低标准进行,并符合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的所有要求:
a.DDC至DDC之间的通讯由不小于19200bps码率网络组成。控制器之间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
b.各网络设备及组合形式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及IEEE标准。
c.系统网络协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ISO16484-5(BACnet)或ISO/IEC 14908( Lonworks)。
C.整个系统必需兼容本厂家的新旧产品。
D.系统须采用工业级计算机或服务器作为操作员工作站,并且为工业级类型。软件具备有操作指导程序并设有密码保护,不受人为干扰,系统之设计可利用鼠标来操作,在使用时非常简单,无需强记多种操作语句。
E.系统所采用之DDC分站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具有编写程序功能,可独立监控有关设备,不需要经过其他设备处理。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内须配置电池,提供48小时数据保护。程序存储采用NON-VOLATILE记忆体,提供永久保护。当任何控制器包括监控站发生故障时,各DDC分站直接数字式控制器亦能独立工作,所有资料、数据及程序均不会被消除。
F.操作员工作站计算机软件平台应采用简体中文窗口系统,并须提供最新版本的简体中文显示模式选择。所有版本必须经过多重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G.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两层或三层;顶层为管理层,使用TCP/ IP协议,可连接系统工作站,第三方系统或DDC控制器。若是三层网络结构,其中层用于连接网络通信控制器,第三层为控制层、现场层。
H.系统应能通过路由器/网关引入非标准第三方系统,如冷水机,读取供配电参数。
I.控制层、现场层使用支持RS485、Lonworks或BACnet的产品,以提高设备的互换性及采样控制精度。
1.1.5.系统有效率
A.BA须设计为可达到或高于99%的系统有效率,每次最长失效时间为两小时。
B.系统有效率将由下列公式确定:
系统有效率 = 系统实际运行时间 x 100%
系统要求运行时间
C.平均修复时间(MTTR)将小于两小时,为方便量度,平均修复时间将有下列定义:
平均修复时间 = 总维修时间
总失效次数
D.系统有效率及平均修复时间将按30天时间累积计算。
E.承包单位提供单一设备及全系统的系统有效率的预测计算。该计算将建基于平均修复时间(MTTR)及平均失效间距时间(MTBF)的资料数据。
设备或系统有效率
=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MTBF)
x100%
平均修复时间(MTTR)+平均失效间距时间(MTBF)
1.1.6.空调系统DDC与每个机组应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冷源系统等点数较为集中的机房,应选用一台大型控制器控制。
1.1.7.系统运作反应要求
A.须于20秒内完成由任何工作站至DDC分站的控制指令。
B.须于10秒内完全显示由数据库存储的记录。
C.须于10秒内更新所有动态数据。
D.须于通讯网络系统及电力故障后约60秒内更新所有层面的数据。
第二节机电设备自控功能说明
1.2.1.软件用户等级:
第一级权限:管理级别,允许对设备进行开关机、参数设定等操作,可以查看设备运行状态、传感器监测数据,允许更改运行逻辑、修改界面。
第二级权限:用户级别,允许对设备进行开关机、参数设定等操作,可以查看设备运行状态、传感器监测数据,不能更改运行逻辑、修改界面。
第三级权限:监视用户级别,可以查看设备运行状态、传感器监测数据,不能对设备进行开关机、参数设定等操作。
1.2.2.一键控制功能:
1、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等设备可以按楼层和按功能区对所有受控设备一键远程启停、一键设定参数。
2、空闲模式、保温模式、营运模式可以实现一键切换。
1.2.3.暖通机电设备及其监控(受控设备以设备专业图纸为准)
A.制冷站系统
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集中制冷系统,设置制冷机组、热交换器、冷却水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
B.热源系统
本工程中央采暖热源监测换热站数据和锅炉房的数据。
每台锅炉提供通讯接口信号分别接入楼控系统,楼宇自控要对其运行状态、故障进行监视。(对锅炉控制器和水泵)
C.空调及新风机组
具体监控内容:
a.送风温度控制:
a)新风机组
新风阀为开关量阀。
b)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的新风阀和回风阀均为电动调节阀,根据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对冷/热水阀开度进行比例积分调节,从而控制送风温度。在夏季工况时,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调节水阀开大;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调节水阀开小。在冬季工况时,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调节水阀关小;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调节水阀开大。使回风温度始终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
b.联锁控制:新风风阀与风机联锁,开机动作顺序:水阀-风阀-风机;关机动作相反。
c.过滤网设过滤网阻塞报警。
d.采用压差开关对风机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故障报警状态从电气箱的热继电器上取,启停控制点从继电器上取。
e.冬季时,在风机停止运行时,保持水阀的最小开度(5%),防止冻损盘管。
f.含加湿控制。
g.监测设备的手/自动状态。在自动状态时,比较启停开关信号和机组状态信号,当不匹配时认为是故障报警。
h.编制时间程序自动控制风机启停,并累计运行时间。
i.共享典型的室外温湿度,以供最优的启停及节能控制。
j.累计风机运行时间,开列保养及维修报告。通过联网将报告直接传送至有关部门。
k.中央操作站可实时动态显示温度、状态等参数,并对故障信号进行声光报警,可以在线远程调节控制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关数据库,并可随时打印输出各种图表和数据。
D.排风机组的监控
楼宇自控系统除了对补风机、排风机进行监控外,对排烟兼排风机也进行监控,一般情况下做排风使用,当出现火情时,由消防系统控制,消防系统的控制级别高于楼控系统,消防正压、排烟不在楼宇控制内。
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a.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和手/自动状态监测,开关控制
b.时间优化启停风机
累计运行时间,开列保养及维修报告。通过联网将报告直接传送至有关部门。自动监视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
1.2.4.给排水机电设备及其监控
A.给水系统(自带PLC通讯接口)
由于系统采用了恒压变频的供水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对给水的变频泵、变频器的故障状态进行监视,并同时监测水泵的出口压力。超压时,如仍然超压须报警;对于生活水箱,监测生活水箱的水位,设置超低水位、超高水位报警。
中央操作站对故障信号进行声光报警。
B.排水系统
地下层的污废水汇集到集水坑,用潜水泵提升后排出。每一集水坑设两台潜水泵,一用一备,楼控分别监测潜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每个水坑设二个液位开关,实现高水位报警,当水位到达高水位后,若没有水泵运行,则报警;当水位到达超高水位后,两台水泵同时运行,否则再报警。
1.2.5.强电设备及其监控
A.变配电设备
该酒店项目为一级负荷供电,变配电所设在地下靠近负荷中心处设置。变配电设备的监控由电力监控系统进行监测,并通过网关的形式上传给楼控主机。
具体监视内容如下:
a.监测低压侧进线开关状态、母联开关等状态、各相电压、各相电流、功率因数和功率、开关状态。
b.根据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计算出功率
c.中央站用彩色图形显示上述各参数,记录各参数、状态、报警、累计时间和其历史参数,且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d.通过系统软件可自动满足如下自动控制要求:
Ø系统启动后通过彩色图形显示,显示不同的状态和报警,显示每个参数的值。
Ø计算机软件对用电负荷进行累积计算,并打印报表,以供物业管理部门使用。
Ø对高压、低压配电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进行监测,与计算机内的参数进行比较,有5%以上的误差,将会报警。
Ø为实现上述管理的要求,配置监控点,具体参见“BA系统点位设置表”。(变压器超温报警)
B.照明系统
本酒店项目对室外灯光和泛光照明进行监控,并根据时间进行回路控制,室外泛光照明的控制方式以节日及平常两种过程控制
具体监控功能如下:
a.将开关状态和控制信号比较,如果不匹配的则认为故障报警。
b.按照物业部门的要求,根据时间过程控制照明的开关,达到最佳管理和节能效果。
c.统计各种照明的工作情况,并打印成报表,以供物业管理部门利用。
d.根据用户需要可任意修改各照明回路的时间控制表。
e.累计各开关的闭合时间。
f.中央站用彩色图形显示上述各参数,记录各参数、状态、报警、启停时间、累计时间和其历史参数,且可通过打印机输出。
g.室外照明系统预留20处BA接入DDC点,包括园林照明、立面照明、雨棚照明等,每处照明点包括开关控制及状态。
第三节系统硬件
1.3.1.一般要求
A.BA系统须利用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为系统提供讯息传送。与此数据通讯网络连接的设备有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和操作员工作站。上述DDC分站须设置在各层机电房或弱电房内,以太网交换机须设于弱电房,操作员工作站则设于酒店工程部。
B.系统工作站数量如图纸所示,本承包单位须提供包括任何需要一并安装之其它设备及接口设备以使工作站达到所定的效能。而有关之工作站机柜,须配合现有之设备布置而制造,有关之费用亦包括在合约之内。
C.在工程部值班室设BA服务器1套及工作站1套,在冷冻机房设工作站1套。
1.3.2.系统容量
本承包单位提供之系统须满足日后系统扩展用。上述之扩展须无需另增传输电缆,分站,改变传感器或控制器,也不需要废弃或更换基本系统的任何部件。即使日后扩容量高出预留扩容量亦只须增加DDC数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结构。
系统的扩容量能增设不少于20%备用输入及输出连接口(I/O PORT)以满足日后有需要额外增加的监控点。
1.3.3.数据通讯网络系统
A.通讯网络须具有本规格说明书其它章节所提及的运行速度和网络特性为所规定的系统监控功能服务。
B.DDC分站与工作站间的数据传输必须利用电缆以数码形式传输。
C.数据通讯网络系统须连续有效的对系统数据通讯提供可靠的监督。不得使用被动的取决于讯号激发的搜索系统。
D.任何通讯网络之中断或停止须被探测到并当作“故障”通知和显示于操作员工作站上,连同发生故障的时间,故障地址一并打印出来。
1.3.4.数字传输
在系统上传输的BA讯息须为纯数字方式,有关接点状态,指令指示(点整定调整,启动/停止等),线路状态和其它条件的数据均须由不同的编码组成而不应取决于实际测得的脉冲时间。
1.3.5.数码校验
本系统中须使用通常应用于纯数码传输技术中的数码检验步骤。
1.3.6.讯号保护
所有进入分站和工作站的通讯电缆须配有耦合装置以避免电压引起讯号误差,并提供高度抗噪音。传输脉冲不应对电缆充电而产生直流瞬变。
1.3.7.功能
数据通讯线路须能接受所有与系统监察和控制有关的功能,如接点(二进制)输入,两态指令(启动/停止,合/分等),三态指令(合/分/自动,等),定点和内部通话开闭。
1.3.8.指令功能
A.所有指令功能必须由DDC分站完成。所有讯号必须使用状态反馈程序,以保证被控装置收到正确的指令。
B.藉时间程序或具体事件的指令模式操作须能编程,以完成下列的应用:
a.触发和撤消指令。
b.暂时触发指令。
c.自对应的输入警告讯号触发输出并维持到指令完成。
C.任何由只监视功能转换为监视∕指令功能或相反的转换,须由简单的增加或取消指令继电器而不须增加或取消其它硬件。
1.3.9.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
DDC分布于建筑物内各机房内,如空调机房、变配电房等,它对个别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如空调机温/湿度控制,变配电所电流/电压监测等。DDC用于新风机组及其它设备监控。软件功能可执行PID控制,二位控制,逻辑控制等。
A.DDC是楼宇自控管理系统的最前线装置,直接与建筑物有关的设施连接起来,再通过网络与操作员工作站保持联系。DDC应不低于32位CPU,必须具有内部时钟。
B.具有可脱离中央控制主机独立运行或联网运行的能力,储存器容量应足够大,在设备密集处,其RAM不应小于256KB。FlashMemory(或EPROM闪速存储器)不应小于1M。
C.DDC须能够支持以下不同性质的监控点:
- 模拟量输入(AI)
- 数字输入(DI)
- 模拟量输出(AO)
- 数字输出(DO)
- 并应包括有部分AI、DI的通讯及DO与AO的通用端口
D.控制器的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而编写,并且能提供“比例”控制(P),“比例+积分”(P+I)及“比例+微积分”(P+I+D)的自适应程序。程序的编写可通过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员工作站进行,亦可以采用手提电脑在现场进行。
E.控制器应有独立运作的功能,当工作站发生问题时,控制器应不受影响,继续进行运作。当外电恢复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DDC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DDC存储的数据非正常丢失时,用户可通过现场标准串行数据接口、电话线拔号或通过网络操作站或中央站将数据重新写入DDC控制器。
F.DDC程序的编写、修改既可在中央站上进行,亦可通过手操器现场进行DDC本身应能存储点的趋势记录,并能由手操器从DDC上读取。
G.每台DDC也须有后备容量供日后扩展用。
H.内置蓄电池须为镍镉或锂离子种类,并且须为防漏型及封密式。对储存在控制器内快速记忆体RAM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信息可由电池延续至少72小时,电池寿命不低于5年。
I.内置充电电流的自动调整须与充电器结合以防止电流充电过久。
J.DDC须提供,但不限于下列的工作要求:
a.长期监视所有连接的点状态/数值;且能定时启停;
b.长期管理所有由外接组件至I/O Card输入终端接口的回路接线;
c.监视并处理与BA服务器之间的远程通信;
d.按随机存储的时间表,输入事项及控制逻辑自动调整所有连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功能;
e.当状态之急速转变超出在设定时间内的阈值范围时,系统须自动将损坏/故障设备切离,并将此切离情况告知BA服务器;
f.将资料上传至BA服务器作备份文件并存储;
g.有良好的接地及防雷措施;
h.有性能可靠,易于操作的接线端子。
此外,各I/O模块组硬件及线路须附有保护装置以抵抗外接设备引起的浪涌电流及冲击电压。
1.3.10.联网连接模块接口
A.DDC分站须提供联网连接模块作为彼此的BA讯息联通之用。通过此接口,各设备处理器的资料,可通过网络传递至所属子系统的各工作站及分站。同时也能通过局域网连通BA系统,互传监控讯息并联网,使整个大厦相关设备的操作资料,都可在同一操作接口上操作,使操作、维修及培训更容易。
B.由DDC至DDC之间的联网模式,可采用不低于19200Kbps码率网络,联网接口应为不依赖特定厂家的标准产品。
C.以太网设备须为不依赖于特定厂家的标准产品,亦须与其它机电设备商合作调试。
1.3.11.服务器及工作站
A.工作站与系统之接口应为由软件控制操作的显示器终端。所有数据之存取浏览,指令输出及状态,报警讯号之通知,系统资料之存储均应通过操作员工作站和连带的字母数字键盘及鼠标来实现,终端须为工厂装配件带21”液晶显示器,最小显精度为1024 x 768。
B.在工程部设服务器1台、工作站一台,在制冷机房设工作站1台。操作员直接对整个建筑物内纳入楼控系统的设备进行监控。操作员可利用任一工作站进行控制及监视工作,但必须经过授权。操作员工作分站可依据系统状况在变配电站、热力站等处设置。
C.操作员只需使用鼠标来操作,无须触动键盘。工作站应适用于常用的软件包,在执行软件包时,系统应不受干扰。
D.每套操作员工作站应包括以下设备并满足其特性要求:
a.BA系统服务器(含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
a)中央处理器﹕ Intel Xeon E5-2609
b)内存内存﹕ 4GB RAM
c)硬盘﹕ 1TB硬盘
d)入/出口﹕ LPT1,COM1,COM2,USB
e)网络卡: 10/100Baxe T
b.工作站
a)中央处理器﹕ Intel Core 2
b)内存内存﹕ 4GB RAM
c)硬盘﹕ 1TB硬盘
d)入/出口﹕ LPT1,COM1,COM2,USB
e)网络卡: 10/100Baxe T
f)显示卡: 1GB内存
c.彩色液晶显示器
a)类型 : 21寸彩色TFT液晶显示器
b)像素 : 根据显示器推荐最佳分辨率确定
c)可视角度 : 100oV/120oH
d.打印机
a)打印方式 : 针式打印机
b)供纸方式 : 自动供纸、手动供纸
c)普通纸100页,64g/m2
d)供纸器容量: 约100页
e)打印宽度 : A4
a.终端机操作须提供数个层面的寻址辨认:
a)单元描述符用以识别逻辑点群。
b)点描述符用以识别一单元内的单独点。
c)数据类型的描述符用以描述数据的类型如报警讯号,故障,指令等。
d)必须给予操作员一定的设施用输入其整体,单元,点,数据类型和数字的缩语以辨认每个点。整个地址须可达16个字母。
E.工作站须以音响报警讯号表示状态条件的变化。
F.工作站须以动态图像来简化系统的操作。
G.工作站所安装的软件须包括操作系统,操作员分派的资料。须有一套语言解说供键控用包括资料的复印,消除和更改(单独报价)。
H.操作员工作站上须有数个存取等级以供操作员,监督员和∕或工程师在其授权范围以其各自的等级进行操作。
I.容量
a.工作站须配置设施供手动输入和目视显示,操作员可将资料输入系统并获得系统资料的显示。所有对状态、内部通讯和控制等的要求均须于操作员工作站上进行选择。至少可允许操作员通过工作站执行下列任务:
a)手动和自动起动∕停止指令。
b)复归指令。
c)显示各选择次系统之点记录。
d)显示各选择次系统之报警讯号摘要。
e)所选项目之锁定∕解锁。
f)按要求于一特定系统内的点显示。
g)运行时间累计。
h)各系统内增加的功能,按如下的规定。
b.各指定功能均须于工作站上证实。对非法和不正确执行的指令均须显示为错误讯息。
c.系统须对任何改变状态、报告和正确的次序作出响应。报告的次序不应取决于任何操作次序和∕或询问技术。
J.系统线路故障
下列线路故障须予以连续监视:
a.数据系统传输故障。
b.分站无认可接收条件。
c.分站电路卡断线。
d.奇偶检验误差。
e.如发生上述任何一个故障,须发出音响讯号直至确认收到为止。须在操作员工作站显示以识别受影响的分站并发出闪光直至承认收到讯号为止。
K.功能
以下的功能选择须通过工作站:
a.接点输入显示
允许显示接点的状态包括合,分,闭,开,自动,手动,高,低存取,安全和故障等。
b.时间整定
允许操作员通过在键盘上输入正确的整定值以修正时间显示。
c.报警讯号摘要
允许操作员要求按发生的次序,顺序显示各发报警讯号之讯号点的地址。要求须按操作员的意愿对选择的分站,或对某个点的模件。
d.辨认条件摘要
允许操作员要求以每个辨认条件顺序显示各二进制输入的点地址。要求须按操作员的意愿对选择的分站,或对某个点的模件。
1.3.12.Ethernet局域网
A.为提供高速数据传送,高可靠性,减少吞吐量瓶颈及满足日后网络发展。
B.Ethernet HUB/SWITCH技术要求
a.内部结构须提供多条模块插槽,1024 MAC address
b.符合IEEE802.3及IEEE 802.3X全双工标准
c.HUB机身尺寸满足标准EIA-19吋机柜/架安装
d.兼容EISA,PCI,UNIX工作站、服务器等设备。
e.随机最少附有的接口:12个RJ-45标准接口
f.网络管理协议
a)SNMP, DHCP, DNS
b)telenet
c)RMON
g.设备须兼容RJ-45 UTP,DB9 STP,MIC光缆,SC光缆介质接口模式
h.须提供网管软件,可通过telnet、modem经DB-9 RS232接口达到,并可通过“窗口”进行管理。
i.承包单位须包括网管软件提供Ethernet网上管理。
1.3.13.数据通讯网络电缆及配件
通讯网络介质采用非屏蔽双绞线铜电缆,所有通讯电缆须符合供货商之厂方标准。
A.系统所采用的双绞电缆均为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电缆,符合EIA/TIA-568及TSB36标准。
B.在采用10Base T时,数据终端设备(DTE)连接器应使用8线位RJ45接口并依照EIA/TIA-568A/B的线对排列方式。
C.电气参数
a.互耦电容 : 14pF/ ft (46pF/m)
b.特性阻抗 : 100欧15欧
c.最大直流电阻 : 28.6欧/1000ft (9.4欧/100m)
1.3.14.电源供应
A.所有BA系统设备均就地取电,本承包单位须与电气承包单位协调相关的电源接驳点。
B.当电力供应恢复正常时,本系统须自动复位并恢复正常操作。
第四节系统软件
1.4.1.一般要求
A.提供包括应用、编程、制图、报表、历史记录、趋势及故障诊断等所有必须功能的系统软件。
B.BA系统的软件的发展应分阶段实现,首先送呈初步计划,详细说明每个点描述符、工程单位、运行范围、可使用的软件特点、图表方式显示等等。在软件订货和生产前,应先获得批准。
C.本承包单位应保证所有数据库的生产是正确完整的,能符合测试的要求。
D.有联机的数据与参数输入,包括时间程序编制与能源管理特征的输入,应由本承包单位承担。
E.本承包单位应确认所安装的软件以及随后的修正应由其母公司担保至少2年,从“竣工证书”签发之日开始计算。
F.本承包单位须免费提供BA软件的完整程序数据和流程图。
G.BA系统软件的编制须依照本技术规格说明书附件所列之要求,并符合中国软件标准。
1.4.2.操作系统软件
A.系统内各工作站软件平台应可采用“中文视窗”,并提供简体字显示及输入模式。软件平台应尽量使用最新版本,但必须确保其兼容性及稳定性。
B.软件须提供下列的主要功能
a.密码系统
b.控制点摘要
c.控制点报警
d.时间及假日起/停控制程序
e.控制点历史
f.动向记录
g.运行时间累积记录
h.最大用电量监察
i.动态图形显示
C.操作员除了可以通过常规的键盘进行操作外,亦可以通过“鼠标”进行操作,包括启停,更改设定点,选择菜单等各项操作。
D.操作员可通过中央监控工作站,自行决定将每一个监控点以图形或文字方式显示出来。
E.操作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内以“窗口”方式显示多方面的资料,以便对不同系统或地区表现进行交错分析。
F.所有操作员工作站应使用图标方式作为运行的基础,并以文字方式作为辅助。系统的运行应利用下列的先进技术,易于学习、熟识和运行:
a.对于那些系统共享的讯息,应采用动态和动画式的图解,并应该带有联机的上下文相关的求助功能。
b.在显示屏上应能提供彩色带,以显示和分辨正常与非正常状态,使操作人员能瞬时识别并响应大厦运行的关键事件。
c.为了反映运行的真实情况,应在显示屏上设动态图标,显示活动符号,并须有分割显示屏图象的功能,使操作人员能同时观察多个图象,以便于同时处理不同的运行事件,或同时分析相关系统的情况。
G.应包括堆积或平放的显示窗口以便为指定区域提供有秩序的参考。还应包括让运行人员选择在任何选择层面获得放大的、占整个萤光屏面的显示。
H.应提供辨认警报类别的设施,对不同的警报采用不同的彩色、音响程度、打印和贮存要求。
I.应提供图像驱动的、辨认和选择工作点的设施,便于运行人员依靠“鼠标”在图像上来作出选择。
J.图像分隔应能将图像分到指定级别的操作人员。能否取用应根据操作人员的级别和密码。
K.所有图像应通过工作站的图像程序产生。不影响将点归档和报警过程。图像的产生应通过鼠标和键盘选择贮存在图像文件库的符号和系统主题词。此外,还须提供创造习惯符号、系统主题词、楼层平面图、房屋等的可能性,并将成果贮存在图解文件库内。
L.提供的图像数目与种类应足够解决由BA监控的大厦日常运行工作。
M.密码保护
a.多级别/组别的密码将为业主及管理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工具,可管理及限制不同部门人员使用,同时防止系统被非相关人员使用。
b.应使用单一密码控制系统,并应用在所有操作装置上,如操作员工作站,手提电脑,手提检测器等。当密码系统有增减或改变时,所有装置应同一时间自动配合,而无须在个别操作装置作出更改。
c.密码系统必须为可以任意组合的无限级别系统,例如:操作员1对风机控制有全部权限,可以发指令、修改启停时间表,但对空调只能监视,不能操作。
d.当操作人员停止操作一段时间后,系统应具有自动注销功能。此自动注销时间设定为5分钟。系统须通过内部时间计算程序,可以调整自动注销时间,设定由1分钟至60分钟或可选择无自动注销功能。
e.系统密码辨识可由多位数字/字母任意组成。
N.操作员指令
操作系统可容许操作员进行多项指令,但不只限于下列各项:
a.启停有关的设施、装置
b.调较设定点
c.增加、取消或修正时间控制程序
d.执行或停止各项计算机程序
e.停止或接上有关监控点的报警状态
f.执行或停止执行有关监控点的运行时间累积记录
g.执行或停止执行有关监控点的动向趋势记录
h.超控有关微积分控制回路的设定点
i.输入临时性的超控表
j.设立假期表
k.修正系统内的日期、时间
l.加入或更改仿真量输入点的报警上下限数值
m.加入或更改仿真量输入点的提示危险上下限数值
n.检察报警及提示危险上下限数值
o.执行或停止执行每个负荷的“工作次序”
O.记录及摘要
系统内的活动可通过手动或自动地制作成一份记录表,然后打印并显示出来,或存放在硬盘/磁盘内。系统最少可以容许操作员轻易获得下列的记录表。
a.系统内的所有监控点总表。
b.所有正在报警中的监控点。
c.所有正在与系统网络停止联系的监控点。
d.所有监控点状态。
e.所有正在被停止活动的监控点。
f.所有正在被锁上的监控点。
g.所有被指定为须要跟进的项目。
h.一周启/停活动表。
i.上下限数值及区分。
系统同时可以提供以下的摘要:
a.相关监控点
b.互相关连点的组别
P.彩色动态图形显示
为使系统内的报警更快被确定及更容易分析系统的表现,系统应根据本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a.操作系统应容许操作员通过菜单的选择,文字的指令或图像的途径而获得不同系统的图形示意图或平面图。
b.图形应是动态显示,将温度、湿度、流量、状态等不断以实时数值及状态显示出来,操作员不需介入作出任何的动作程序。
c.工作站以“窗口”方式运作,可同时显示多幅图形,以便分析或将报警的图形显示出来而不影响正在进行的工作。
d.彩色动态图形软件可容许操作员增加、取消或修正图形显示。
Q.系统的架构及界定
所有温度及装置的控制策略及节能程序可以由用户决定,在作出界定或修正的程序时不会影向中央监控正常的运作。
1.4.3.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至少应如规格说明书中所规定,包括运行系统、数据库管理、通讯控制、操作人员接口、程序调度、时间与联锁程序、能源管理等等。
A.操作系统应是多任务∕多用户的,允许多终端运行以及同时运行多个实时程序与惯用程序。应提供一个联机诊断软件,使系统能在系统起动前自动地对所有分站处理器、EPROM、记忆接口适配器、时钟等进行检测。应使操作人员时刻都能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充分确定失效的部件,以便作出快速的诊断和维修。诊断性检查应是系统总体的一个部分,任何在诊断性检查中使分站脱离的系统将不被接受。
B.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在完整、无冗余的基础上管理所有的数据。应允许在不损坏任何现有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库增加或取消一些内容。应提供交叉链路使软件所需的数据不致被操作人员删除,直到该数据已从其相关程序中被删除为止。
C.通讯控制应管理和控制多母线网络通讯,以保证能交换系统讯息和执行相应的程序。
D.采用动态图像的操作接口应能存取和显示系统的数据及指令,并能修正设备的运行情况。接口应可利用鼠标操作,有展开的目录、动画制作,以便于操作人员了解系统。应提供至少20层的图像穿透,并可指定分层操作(例如按面积、房屋、翼、楼层、空气处理机、操作页数次序、动态程序显示、点的组合等分层)。图解、报警点等的描述符应通过分站在密码控制下被修正。对软件的特殊要求如下:
a.系统的存取
a)操作人员须使用密码和个人标识符才能对系统进行存取。操作人员的密码和个人标识符应在进入系统时自动记录,并包括进出时间在内的入案。BAS系统须有足够的保护,在任何情况下,操作人员的错误使用都不能删改BAS系统内的程序。对每个操作人员,通过工作站应能配给最多8个字母数字字符的个人标识符和最多8个字母数字字符的密码。操作人员输入正确的密码和个人标识符以后,可以从系统内任何工作站存取数据。从一个工作站退出时应使用注销指令,手动操作。如果没有鼠标或键盘的活动,系统在指定期限内应自动注销。自动注销期应能在现场编制程序,从1分钟至60分钟,增量为5分钟,或者可以由操作人员使其失效。所有开始通讯和注销通讯的活动应自动地被归档存于工作站磁盘,便于以后根据需要显示或打印。
b)在一个独立图像内显示的数据应是可分配的,无论是任何硬件地址、通讯信道或点型。图像应在系统运作时可编程,并受标识符和密码的控制。有需要时,点应能被分配到多图像以便操作人员能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图像还须有经过计算的点或虚点。每个实点和每个分配至一个图像的点应配以用于写报告的描述符。
c)应提供数据分离的措施,以控制输往工作站,或分配在某工作站的操作人员或指定的输出器件如打印机的具体数据。在每个独立的外围设备上,应显示和打印警报讯号。操作人员和外围设备都应是可以受指定分配的,而所有分配应是直接的、可编程和受标识符与密码控制的。
d)在一个图像分层结构内穿透时,随着图像被挑选,应显示每个图像名称以便于操作人员了解情况。在回溯运行时应允许操作人员利用鼠标在分层结构中反方向移动。回溯运行至少应显示前四个穿透层。应让操作人员选择将每个图像显示于整个萤光屏,以回溯作为部份,或显示成一“积木”图像。
e)所有可被操作人员存取的数据应显示于监视器。操作人员应进一步通过鼠标选择一个区域、房屋、楼层、扇等等的穿透层,然后在所选择的下面的图像显示有关的连接图像。动态数据应可被分配给任何或所有图像。
f)应为操作人员提供一种方法以便直接存取任何图像或任何点而不必经过穿透层次。
g)应采用系统提供的动态数据去显示实点和虚点,利用适当的文字描述符说明状态或数值,并采用工程单位。须用彩色指出真正状态和警报情况。对于每类的点,应按照操作人员的选择给以各种不同的彩色。此外,须采取动画制作以确认最新执行的指令。所有点都应是动态的和用户可调节的更新速度,从每节20秒至120秒。
h)对于有授权的操作人员,可以从监视器通过鼠标的选择直接指令各点。
i)选择了可指令的仿真点以后,应显示出下列数据,包含:
所选择的点的值,用小数点表示以及在有标尺的条形图上表示。
i.一个调整点箭头,指向条形图上的现有调整点位置。
ii.调整点的小数点值连同相邻的向上或向下箭头。
j)应向操作人员提供下列三种可供选择的仿真指令方法:
i.将光标放在小数调整点值上,并通过键盘输入一个新的调整点值。
ii.用鼠标通过移动光标至所期望的位置驱动小数值上下浮动。
iii.通过移动光标至所期望的位置“拖”调整点箭头上下浮动。
k)应允许操作人员拆散或重新安排萤光屏画面的尺寸,使一个图像出现于屏的一面,而另一个图像、条形图及曲线图则在另一面。这样就可以对系统的某部分进行监控而同时显示系统的其它部分或数据,便于系统运行。
l)收到警报后,软件应能以三种不同模式的报警方法通知操作人员,如下
i.警报讯息自动地显示在萤光屏底部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操作人员应可通过图标或其它方法获得警报讯息。
ii.警报讯息自动地显示在萤光屏上,覆盖操作人员的工作画面。
iii.警报图像自动地以拆散画面的模式显示于萤光屏。工作画面将自动地改变尺寸并出现在半面,而减半的警报图像则显示于另半面。
m)应提供一个联机的、上下文相关的求助实用程序以帮助培训操作人员。此求助程序能过渡到对某些有选择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解释。文件应包含文字与图像以便于了解系统的运行。作为最低要求,每一个目录和对话框都应有求助程序。
b.警报的处理
各工作站应提供处理警报软件,以响应由分站感应到并传来的警报讯息。缓冲存储器至少应能存储200次警报。在同时有多个警报的情况下,应根据警报的优先处理排列作出先入及先出的警报系统。警报处理器在操作人员工作和停止两种模式下都应处于工作状态,以保证在操作人员开始工作前也能处理警报。最低的要求如下:
a)警报应显示于监视器的对话箱;显示应包括下列的最低要求:
i.指明警报的情况,小组与点的识别,以及点描述符。
ii.须指明每警报点的相应对措施讯息。
iii.应提供延伸讯息的可能性,以便允许指定和打印延长的讯息,按每警报点计。延伸讯息应是操作人员能够编程和指定的。
b)警报应按照本规格说明书所指明的授权等级和分隔程序送到适当的分站和操作人员工作站。
c)应有可能停止报警的声响-通过按“灭声钮”或被授权的操作人员确认已收到警报。
d)每个点应被指派一个警报级,应能在操作中被指派以满足操作人员的需要。每个警报应能个别地被指派给下列警报处理特性中的任何组合:
i.声响的延续时间。
ii.声响的频率速度。
iii.警报的历史归档。
iv.用标识符打印机打印的警报。
v.有关的彩色;独立的亮度控制,可指派给每一种警报状态。
e)在每个接口设备应能显示和打印出其警报。
f)在监视器上应提供一个“警报未被接收”的指示,以促使操作人员注意系统内有尚未被确认已收到的警报。
g)为了保证警报记录不至遗失,应能指派一部后备打印机以便在主要警报打印机失效时能打印警报。档案亦须储存至各工作站。
h)在警报未被接收情况下,图像显示中的点的符号应有红色闪光。当处于已被接收的情况时,符号应呈不闪光的红色。
i)到达操作时间极限的讯息应作为警报讯息提出和处理,只是这个行动讯息应是属于维修指导的性质。
j)报警的管理应包括监视、缓冲、储存及将报警导至相关操作员的装置上。
i.报警应根据严重程度至少分为三级,以便更有效快速地处理严重的报警。用户可自行决定报警的严重等级。
ii.报警发生后,应该根据用户的事前安排,自动导向至相关操作员的装置上。
iii.在严重性级别最高的报警或特定的报警情况发生后,可通过电话系统将警报自动传到其它地方。包括建筑物以外的相关单位,使报警得到适当快速的处理。整个传送程序是自动进行,不需操作员的介入。
k)报警信息显示模式(如Alarm logger或Event logger)须提供但不限于以下显示模式:
日期 : 年-月-日 (xxxx-xx-xx)
时间 : 时-分-秒 (xx-xx-xx)
监控点识别码 : I/O表内的参考编号
监控点种类 : DI, DO, AO, AI系统
分站参考编号 : 如DDC-XX
状态 : 如:事项,***紧急,*警戒
设备/组件 : 如:断路器XXX
信息 : 报警/事项信息
动作 : 确认,复位
c.报告的程序
标准报告应由操作人员选择在工作站及打印机上显示。应能发出一个“终止报告”指令,以便操作人员能停止任何在打印过程中的报告。
a)在有要求时,在任何层次都应能取得点的摘要报告,并应只包括在该层次和以下层次的点,以指出这些点当时的数值/状态和点描述符。应能选择所有的点摘要报告,而且应能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被调度在指定的时间和∕或时段内制备。
b)趋势报告应允许操作人员随意选择点的排列以便按可选择的时段记录下来。应能指派1至10个组合的变化给每个趋势报告。操作人员应能选择格式、标题、结语及计算书。趋势报告应能存储于磁盘,并能显示和打印。
c)动态趋势应提供1至6点并显示有关点的实时活动。这个讯息应根据操作人员的选择被打印和∕或显示成数字、条形图、曲线图等等。图像应为每点使用一种专用的颜色。对新点值取样时,应将它们处理、按比例绘制并动态地附在任何被显示的图上。被选择作动态趋势的点的抽样时段应为30秒至2小时,由用户决定。
d)警报与操作时间报告应自动地传至指定的打印机,并应包括点描述符,点的数值/状态(使用工程单位),时间与日期,以及一个讯息列出应釆取行动。
e)应为操作人员提供指令复查装置,按所选择的某一个点,能将所有发给该点的指令归档。归档的资料应包括指令、指令的来源、点的标识符、时间与日期。根据运行人员的要求,应能输出指令复查报告。
f)应提供制备特定报告的装置,让操作人员能编排各种混合格式的报告,例如任何文字,有数值∕状态和描述的点,以及只有数值∕状态的点。特定报告应是人工编制或人工要求的。应提供一个兼容的软件,利用BAS数据自动编制成完整文件(如MICROSOFT EXCEL,ACCESS等),以供操作者及管理人员使用。需要脱离正常运行而操作或需要人工将数据文件从一个程序格式转移到另一个程序格式的电子制表胶卷是不能被接受的。
d.历史档案
系统内所有监控点的历史都应自动存放在相关的DDC内。模拟量输入监控点应该每半小时取样一次,而过去48小时的记录应随时可以被用户提出来分析研究。至于关键两态的输出及输入在过去三十次的改变亦应记录在DDC内以随时参考。
系统功能应允许操作人员有选择地将关键性的系统数据与活动在超出DDC特定的容量后,经网络传送至各工作站硬盘存储,供日后检索与分析。
a)所有警报与恢复正常的活动都应自动地输入历史档案。
b)操作人员应能通过工作站选择那些需要存储的模拟或数字输入和输出以及抽样的时段。
c)历史档案应是记录和系统分析所需的、被存储的趋势报告的资料来源。操作人员应能选择该预测趋势的特定点,趋势的时期,抽样的时段以及报告打印的时间。
d)承包单位须就有关历史档案的记录程序及储存动向在软件编制时呈交有关之安排供参考。承包单位应按DDC内存容量,设定实时监控点的历史档案存储达某限度时,经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传送较早期的档案至各工作站作硬盘存储。
e.条形图与曲线图
a)应提供绘制条形图的软件装置。操作人员应能从历史数据库抽出数据并把数据变成全彩色条形图。每图最少应有1至8个变值。每条应有指定的宽度,填满彩色,并赋以标题,显示于图的底部。标题应与有关的条呈相同的颜色。
b)应提供绘制曲线图的软件装置,允许同时显示最少1至8个变值。待显示的数据应从历史数据库抽出,每条曲线应有可指定的颜色。图的X轴应用来表示时间或一个模拟的变值。
f.特定的软件
a)应提供软件让操作人员能修正和裁制系统控制,使能符合所安装的设备的独特要求、所采用的程序以及工作人员配备与运行的习惯。应提供系统配置、程序参数以及数据库的联机修正装置,通过目录选择和从键盘将数据输入预先设置好格式的自我提示型板。应满足下列的最低要求:
i.操作人员赋值能力应包括指定运行人员密码、特权、图像的起动和自动结束的时期。
ii.外围赋值能力应包括指派分离小组及操作人员至分站和打印机,指定备用分站及打印机,指定和帮助∕停止打印关于运行。
iii.系统配置∕诊断能力应包括指派通讯与外围端口,指派分站至通讯网络,帮助∕停止分站,指派指令追踪至点和应用程序,以及起动诊断。
iv.系统的文字增加∕改变能力应包括图像点、存取层次、警报的行动讯息、运行时间与故障情况讯息的简单英语及中文描述符。
v.时间∕调度改变能力应包括时间∕资料的制定,时间∕占用的调度,假日调度,夏令经济时间调度以及指定活动的调度。拥有合适特权的操作人员应能命名一个需要有关设备支持的活动。这些有关设备将被指派给被指名的活动。随后,操作人员可对这个活动进行调度,那些有关设备会由BAS自动地提供一个完全相同的调度内容。所有时间与日历调度以及调度的修正应采用独立硬件以彩色条及日历的图解方式进行。
vi.点应很清晰地在各方面表明,如色彩、动画、声响的速度与延续时间、点描述符、运行人员的讯息、打印机或警报行动、警报归档、警报与警告的极限、以及工程单位。
vii.有关点的改变能力应包括系统的点的实现/停止,运行时间的实现∕停止,把点指派到点分类,模拟值的位移,锁闭,运行时间极限和到达一个固定的输入或输出值;以及指定警报∕警告的极限。
viii.程序改变的能力应包括BAS程序的实现∕停止,BAS程序的改变:指定舒适程度的极限,全系统的点,时间与事件的激活,时间与事件的调度,以及时间与事件的实现/停止。
b)应提供软件,让操作人员能向系统增加个别点或成组的点以及将它们接至控制与能源管理程序。所有增加或修正都应能通过操作人员的键盘编成程序,装入分站并输入它们的数据库。在校对完点的增加和有关程序的运行以后,数据库应被抽出及装入硬盘及软磁盘,以便以后重新装入机内。
c)应提供图形化编写程序语言,用于编写各项机电装置的连到,空调、自控程序中各样逻辑性的控制程序如下:
i.比例控制器,比例加积分控制器,比例加积分加 微分控制器及适配器控制器。适配器控制算法将被用于控制环路,如输入∕输出摘要所示,这里的被控制介质流量是可变的。适配器控制算法还应监控环路对输出修正的响应并根据可变流量所造成的时间常数变化去调整环路的响应特性。这种算法应以一种连续自学的方式运行,并应能记忆已存储了的系统动态记录。
ii.配备了全套固有控制的操作器,包括次序、反向、比例、一天中的时间、最高和最低的选择、仿真控制的数字输出、仿真控制的仿真输出、数字控制的仿真输出。
iii.逻辑的、算术的和推理的操作器应是一套标准的装置。
d)应提供软件设施予报告编制,如图表制作及打印,曲线图模式,数据库报告模式等。
1.4.4.分站软件
分站软件应包括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通讯处理器,点处理,警报处理,用于直接数字控制(DDC)的控制算法,以及一个操作人员惯用控制与计算组合,专为分站单独全面地进行所指定的控制,不受制约。对分站的最低要求如下:
A.概述
a.运行系统软件应存储在可擦可编程存储器内(EPROM/EEPROM),在实时运行,提供为优先考虑的工作的调度,控制时间程序,监控和管理屏至屏的通讯,扫描输入与输出,并应包括内装的诊断设备。
b.分站应有比例控制器(P),比例加积分控制器(PI),比例加积分加微分控制器(PID),两位置控制,时间比例控制器,以及浮动控制算法,等等,全部在存储器内,全部可供操作人员取用,即所有控制模式应在任何时候能被软件选择。P控制、PI控制和PID控制的模拟输出应不断地被程序更新和输出。在循环之间,模拟输出应保留它的最后值。
c.应提供惯用的DDC程序去适应规格说明书提出的控制策略,每个分站应经常存储这些程序和整套DDC算法文件,固有的控制运行器以及用算术与逻辑去实现这些控制顺序。
d.在初次运行安装时,可实现DDC分站按需下载运行程序。
B.现场处理
a.输入∕输出处理应包括:
a)不断地更新输入和输出的数值与情况。所有相接的点应在1秒间隔之内更新。
b)数字会话的模拟,定标与位移,修正传感器的误差,检测没有响应或失效的传感器,以及数值的转换。
c)对所有的模拟或数字输入和输出赋予正确的工程单位和状态标识符。
d)除所指定的实点以外,在有需要处应提供“虚”软件点以便存取可寻址的指令和显示有意义的讯息。所有虚点应在分站导出,及时显示如下:
i.虚(软件)点应和实点完全相同地出现在显示与图像,并应能和实点同样地被指派至描述符、逻辑组、报告等等。
ii.代表计算结果的模拟软件点应和实点完全相同地被处理,并在警报极限范围内能被指派。
iii.每个指定的PID调整点和其它程序值应能被显示和能被指令,并应规定指令的上下限,超过这些极限时该点不易被指令。指令极限应能被操作人员通过受制约的存取进行调整。
e)根据一个输入点的状态,运行时间应能被累积。应有可能总计运行(ON)时间或停运(OFF)时间达10,000小时,分辨率为1秒。运行时间的计数应经常在不易失效的存储器内进行,并应有经由系统指派的常驻于分站的运行时间极限。
b.指令控制应包括:
a)应提供从0至60秒可编程序的指令延迟,以避免大负载的同时加压。整个同类母线网络范围都应尊重这些指令延迟。
b)每个指令都应被授予一个指令和预定优先权,以管理那些能存取同一个指令点的多程序所产生的内容。只有那些具有比现有优先权更高的指令才能被允许操作。每当一个指令被允许操作,它被授予的预定优先权应取代现有的优先权。
c)应有选择使用“固定模式”与否的余地以便将固定的状态或数值输入至DDC控制程序,或从它们输出。如果使用,在所有报告中都应注明这些是固定模式的输入和输出。
d)应保持对上一位操作人员的记录以切实地确认一个指定点是在哪一个程序或手动指令的控制之下。对上一位操作人员的讯息应沿着逻辑组的其它点资料被显示和打印出来。
c.警报的处理应包括:
a)应提供模拟的输入警报对比,能向一个输入指定一组高限(警告)和一组低限(实际警报),或向这个输入指定一组浮动的极限。每个警报应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以避免一个点摇摆混入或溜出警报的范围。在每个扫描循环中都应作警报对比。
b)当模拟控制值被软件自动地改变时,应提供一组警报极限,以控制那些本来是运行人员能分辨的差异,不让它们在制定的调整点上下“浮动”。
c)应能封锁警报,以便当设备被关闭或当警报取决于一个有关点的情况时能切实地封锁警报。封锁点和封锁行为的激活器应是运行人员能编制程序的。空气处理机或其它重型机械设备初始激活时,应指定一个“计时封锁”期给仿真点,让它们在驱动警报对比逻辑之前达到稳定状态。封锁期应是可编程序的,以每点为基础,从0至90分钟,增量为1分钟。
d) 应为输入点的运行时间累积数制定极限。到达这些极限时,警报应发出。极限应是操作人员能指定的。
e)应提供一个转换计数器以累积一个器件开或关的次数。计数器应是非易失式并能累积600,000开关循环,应制定计数的极限以便打印维修的警报。
C.调度、时间与互锁
调度、时间与互锁程序以及有关的数据文件应装在非易失的或48小时干电支持的RAM存储器内。单个的程序应能被从WORKSTATION或手提电脑存取,用作实现/停止以及修正程序参数。基本要求应包括:
a.应提供一个常驻于分站的临时调度器以便操作人员修正设备的现时过程控制。所要求的特点至少应有:
a)能于7天以前改变时间的调度。
b)能每天改变起动时间、停止时间或两者都改变。
c)在所有指定的日子内,临时调度器应有效。
b.应提供例外日调度以满足下列要求:
a)应提供一个例外日程序以适应假日以及其它正常时间程序以外的日子。
b)这个程序应允许指定达32段例外时间。每段时间应由运行人员指定在某一特定的日历初始日与日历停止日之内。
c)例外日程序还须适用于一切有时间调度的能源管理程序。
c.应提供下列的时间程序:
a)应为系统内每个数字输出提供一个在系统运行时独立的可分辨的和可改变的激活和停止程序。
b)应能每天向每个数字输出点指派6个独立的激活和停止时间程序。
d.应提供互锁程序以便执行互锁顺序,使模拟∕数字点在指定时间或在指定事件发生时能被激活。最低的要求如下:
a)互锁应能被模拟∕数字点触发。
b)应能通过操作人员的指令用人工激活互锁。
c) 指令必须尊重指令与预定优先次序结构,让有较高优先次序的指令超越优先次序较低的指令。
d)能将互锁顺序连接起来。
e)能单独实现、停用、增加和修正互锁顺序。
D.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程序以及有关的数据文件应装在非易失的或48小时干电支持的RAM存储器内。单个的程序应能被从WORKSTATION或手提电脑存取,用作实现∕停止以及修正程序参数。基本要求应包括:
a.应根据一个滑动“窗口”瞬时需求算法提供电力需求量程序。与需求量电表相连的分站接口应计算需求量,预测需求的趋势,与制定的需求极限对比,以及根据需要开始减少负荷或重新恢复负荷。减少负荷应在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最不重要的负荷首先减少和最后恢复。恢复过程应首先增加最重要的负荷。每个在母线上的分站应有一个四级逐渐减少表以安排可减少的负荷。
b.承包商应提供以下的节能软件,这些软件程序应能在系统内自动运作而不需要操作人员的介入。同时软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让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作出修定。
a)每日的预定时间表
b)每年的预定日程表
c)假期的安排表
d)临时超控安排表
e)最佳启/停功能
f)夜间设定点自动调节控制
g)用电量高峰期的限制
h)温度设定点的重置
E.网络控制
a.DDC分站通讯网络应使所有分站能相配合地工作,允许分担传感任务、编制分站之间的事态程序和全局应用程序,不必使用一个领衔讯息处理机,每个分站应有相同的数据转换权利并向预先决定的时隙输送。任何一个分站都不应被指定为主要通讯者,但母线网络上的每个分站都应能承担母线监测的工作,以保证在任何一个分站消失时不至造成整个母线网络失效。
b.每个分站应能传输一个讯息给另一个分站以及给母线上的所有其它分站和透过Ethernet网至其它母线的其它分站。
c.所有输出的讯息必须被承认已经收到或被告知没有收到。被告知没有收到后,应立刻强制再输出该讯息。
d.已接入母线的器件在无讯息可传输时,必须在每一个母线循环中送出一个状况确认的讯息。在连续重复尝试后仍缺乏一个状况确认的讯息时,将造成通讯或器件的失效,并被母线认为它们已失效,在系统打印机上将记录为“没有响应”。
e.在母线网络的任何线段上,只要至少有两个器件在运行,就应能保持充分通讯。
f.系统内之通用资料(所有工作站讯息)应能被母线上任何器件取用,作为它常有控制程序的输入或输出。
g.应将改正错误与起动通讯的例行程序遍布于各处,即常存于每个与母线连接的器件中。
第五节施工
1.5.1.安装
A.所有铜电缆应在线槽或线管内布线;垂直电缆则可以直接置放在电缆托架上或线槽内。须按照被批准的方法将所有电缆固定于槽箱和托架上。
B.承包单位有责任提供正确完成安装工作所需的任何专用安装设备或工具,包括终接电缆设施、电缆测试和接线设施、通讯设施、电缆转盘的支撑架、以及其它安装电缆所需的工具。
C.在没有合适垫具的情况下,承包单位不得卷动或贮存电缆转盘。
D.承包单位不应沿电力线路旁安装任何电缆,或与其它电气器具共享同一根线管、线槽或套管。
E.承包单位应保证在安装过程中不使电缆超过最大允许的拉力。承包单位还应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超过所指定的极限。如不遵守相关标准,承包单位将被要求提供修正所需的添加材料与费用。
F.承包单位在安装任何设备或电子部件时应尽可能接近配线架,并考虑将来的发展以便于管理与服务。
G.承包单位在已安装完毕的电缆管和入口洞处须用经批准的防火材料密封。
H.承包单位所安装的线管道,若长度超过30m或90°弯头超过2个,须使用合适尺寸接线箱,并符合国际标准。
I.承包单位应提供本合同所规定的所有电缆所需的终接工具、工具箱以及其它附件。
1.5.2.电磁干扰的分离
如带有不同种类信号或不同电压的设备集装在一个共享的容器内,应按供货商的有关要求,有效地与任何其它一类的设备屏蔽以避免电磁干扰。
1.5.3.电缆的安排
根据图纸或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提供一切必需的电缆插销、插座、接头等等,并按照电缆的种类与入口方向把它们固定于安装板和安装带上。
1.5.4.电缆的终接
A.应避免将带绝缘保护的导体触碰未绝缘的带电部件或锐利的边缘。
B.每个终端只允许连接一根电缆。在一个终端连接两条及以上的电缆将不被接受。
1.5.5.接地
A.承包单位应为所有本系统设备提供接地并与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进行有效连接。承包单位还须将所有电缆、包合体、柜、服务箱和框架连接起来以保证接地的连续性。所有接地应由铜线或铜带组成,接至建筑的总接地端子箱。
B.应提供线路保护导体给所有门、盖板等,接地铜导体的最小截面积为2.5平方毫米。
1.5.6.测试与运行
A.由承包单位安装的所有电缆及电气设备,在验收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连续运行测试。所有的电缆缺点,包括在制造厂内所产生的,都应由承包单位改正。
B.承包单位应提供测试设备、测试荷载、信号发生器及其它设备,以保证所安装的系统在现场安装完毕后能满足运行要求。
第六节调试
1.6.1.调试所需仪器如万用表、电工工具等均由承包商提供。
1.6.2.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调试前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无误,电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机柜设备安装合格,检查控制设备箱与相关设备的型号,确保符合批准型号要求。
1.6.3.单位调试
A.单体调试在安装之前进行,首先检查DDC的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是否符合接线图的要求,并对DDC盘内所有电缆和端子排进行检查。
B.使用万用表或数字电压表,检查专业的输出接口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C.通电调试。
1.6.4.系统调试
在各项设备单体调试完毕后,进行系统调试。按照施工图对每台设备进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每项试验应做好记录,及时处理安装时出现的问题。当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要求,且系统经过24小时连续运行无故障时,绘制竣工图,向业主提供施工质量评定资料,并提出交工验收请求。
第七节竣工
1.7.1.竣工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A.图纸与资料
a.系统图
b.技术设计图
c.施工管线平面图(包括接线端子图)
d.监控点表
e.软件参数设定表(包括逻辑图)
f.产品说明书
B.监控点测试数据表
C.单体设备测试报告
D.软件功能测试报告
E.培训资料。
第八节分工分界
1.8.1.与机电承包单位的分工
A.机电承包单位提供相关机房电力供应;
B.机电承包单位竖井及机房照明及插座安装;
C.机电承包单位提供机房的空调系统及电动调节水阀的安装;
D.机电承包单位派专人对各弱电系统厂家进行协调;
E.机电承包单位在进行相关设备安装时应考虑相关弱电系统的施工工序,合理安排工序的穿插。
1.8.2.与配电箱厂家的分工界面
A.电箱厂家根据图纸及楼宇自控点表对受控配电箱进行合理的监控配置,并随配电箱柜将所配置的无源接点及继电器等共同安装到位。楼宇自控系统根据配电箱厂家提供的相应标识在配电箱内或分界箱内进行驳接。
B.楼宇自控所需电源由设计认可的在不同区域内指定的唯一配电箱内进行驳接。预埋或明装管的施工由机电总分包完成,电源线的穿线及驳接由楼宇自控厂家完成。
C.楼宇自控系统应提供明确的控制方案已供配电箱柜厂家进行相应配置。
1.8.3.冷冻站的分工界面
冷机群控系统(如有)由冷机厂家提供,同时提供高级通信接口.楼控厂家提供协议转换及通信设备,并将所有数据传至楼控中控室。相关点位依据图纸及楼控点表进行配置。如有变动,需报甲方认可。
1.8.4.变配电室相关分工
变电所施工单位负责提供接口,本承包商将其集成进BAS 系统。
1.8.5.楼宇自控厂家供货范围
A.所有相关电动阀门及执行机构由其它厂家提供,楼控厂家进行接线;
B.各种水箱、水池的液位开关由其它厂家提供,楼控厂家进行接线;
C.各种传感器、压力开关等除特别注明外均由楼控厂家提供并安装,传感器、压力开关的套管或固定支架由本承包单位供应;相关开孔\焊接由机电承包单位完成;
D.220V阀门控制箱由弱电承包商提供并安装。
最新精品资料介绍
这套弱电资料,汇总了大量的技术文档,262个PPT方案,253个标准规范,60个设计方案,88份图纸素材,6套施工图纸,20套工程量清单,20个施工组织设计,52份visio拓扑图及图块,41个excel表格,完整的施工过程文档及验收文档等等,非常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