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AMD正式揭晓了全新的Zen 3 CPU架构,以及全新的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
为了和锐龙APU命名序列保持一致,同时便于消费者识别,AMD这次在CPU上跳过了锐龙4000系列,直接进入锐龙5000系列。
首先,Zen 3架构继续搭配台积电7nm工艺,再一次显著提升了IPC(即 CPU 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而加速频率也得以继续提升。
官方数据显示,锐龙9 5900X CineBench R20单线程得分高达631,桌面处理器史上第一次突破600分大关,而无论是锐龙9 3900XT还是i9-10900K,得分都在544左右,对比提升幅度为16%。
总结一下AMD Zen3 5000系列CPU:
· IPC提升19%
· r20单核跑分 5900X碾压10900K
· 游戏性能1080p分辨率实测较Zen2平均提升26%
· 游戏性能5900X较10900K平均提升5%
· 能耗比较Zen2提升20%
当然,后续还有很多地方要实测,比如实际功耗、内存频率等。
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PR剪片子的专业工作用户,也不是编程大师做大项目,对于这些参数看的也是云里雾里,因此咱们就从游戏这个大家还会关注的点入手,看看这个系列CPU游戏性能。
AMD 5900X和英特尔10900K 游戏性能对比(1080P分辨率)
可以看到由于AMD这一代处理器的主频(加速频率)有比较大的提升,加上制程IPC本来的优势,这一次终于游戏性能上和intel差不多了。
但我们又知道发布会的性能表现,都是所谓的PPT性能提升,实际上肯定会有一定折扣。
图上看起来虽然是5900X碾压10900K,但是英特尔并不是牛在硬件上,像游戏优化等,还是有自己的固有阵地。
毕竟拿着一颗14nm打磨多年的处理器,性能上还能有来有回的,牙膏厂实力还真不是吹得。
但是,不管英特尔和AMD在CPU上怎么“挤牙膏”或者“动大刀”,大部分普通人对CPU性能的提升和迭代真的没有太大感觉,毕竟很多人对于电脑的需求仅停留在刷网页和视频,偶尔用用Office。
因此,大家会看到一些很有趣但也很矛盾的说法,比如说CPU性能,一方面很多人埋怨CPU进步不够大,一方面也有人整天宣扬CPU性能过剩。
CPU性能过剩论最早发源于什么时代已经不可考了,单核时代应该很少这么说,4核处理器时代一度很流行,现在是6核、8核处理器时代了,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就更多了。
甚至偶尔玩网游的玩家,也会发现与追求更高更强的CPU,不如选一款中规中矩性能稳定的,剩下的钱砸给显卡不是更实在?(土豪们就全都要了)
如果是拿电脑做生产力的小伙伴,没事就做个动画搞个渲染,性能过剩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
视频编码吃CPU性能。一集24分钟的动画,用10 bit x265压成收藏级别的1080p,用16核的E5需要压制8个小时,用家用4核台式机将近32小时了......同样的参数用来压制一场2小时的演唱会,4核CPU要不眠不休满载压一个星期。
图源网络:网友正在压制某动画内嵌字幕版视频
所以说,这类拿电脑做生产力的小伙伴是最关注的CPU性能的,而AMD此次发布的锐龙5000系列主要的目标用户就是这类人,在生产力发面AMD一直可以的,甚至一度有“主频差不多我为什么不选AMD,还能多买到几个核心”的情况,毕竟前两代搭载锐龙的笔记本已经证实了AMD真香的事实。
而对于普通人,日常办公、刷网页、玩网游,i3加核显也够了;玩个3A大作游戏的话i5级别家用CPU和甜品级显卡也够了。在他们看来,英特尔和AMD怎么吹自家的CPU他们都不care,够用就行。
所谓硬件性能,本质是计算能力,不管你是拿来办公也好,看视频也好,玩游戏也好。无论是CPU编码,还是GPU跑滤镜,那都是计算机硬件运算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已。
作为生产工具,生产者会认为运算能力永远不够用,硬件性能永远不会够用,作为日常娱乐,普通人就觉得怎么迭代升级自己都用不上,浪费了。
所以说,不分用途讲性能的都是耍流氓。
那么各位富友,您关心历代CPU的升级吗?你能说出自己电脑目前处理器的型号吗?会考虑哪个级别的CPU呢?